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无名-一个悲剧前卫的历史
目录

前言

总论
高名潞:无名画会——拒绝媚俗的悲剧前卫                                        


历史:

无名画会的早期活动一一高名潞和赵文量、杨雨澍的访谈

无名画会与星星画会——高名潞和赵文量的访谈

二十年后看“无名”——无名画合成员座谈会纪要

赵文量:对1979年无名画展的回忆

陶咏白;对1979年无名画展及研研讨会的回忆和记录

马可录:无名年代代[节选]

郑子燕:我对无名画会的回忆


无名画会活动年表


目击者评论

刘迅:因势利导,繁冗群众美术活动
高尔泰:“无名画展”印象记
刘海粟:  美在斯——谈几位青年无名画
马建:现代派艺术的开拓者——无名画会
朱金石:优美的弦

图版

记忆与想象
远郊
玉渊潭
什刹海

人物
荷塘
静物

艺术家

                 

                            《无名-一个悲剧前卫的历史》

前言


“无名画会”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第一个在野画会。虽然我对无名画会早就有所了解,并且在中国和美国都和一些无名画会的艺术家有联系交流,但是,对无名画会等“文化大革命”中的在野画会进行深入的研究一直是我的长期心愿。1970年代末,我看过很多画会的展览,如‘‘新春美展“、“星星“、“同代人”、“紫罗兰”和“北京油画研究会“,等等。但是唯独1979年7月举办的无名画会第一次展览没有赶上,因为那时我奔波在内蒙古和天津美术学院之间。读研究生时又全部沉浸到古代艺术史之中。毕业后到《美术》杂志,于是投入到“85美术运动”,根本无暇回头去关注“文革”时期的地下艺术。1992年我在纽约见到无名画会的张伟。 1993年到美国哈佛大学,我碰到在历史系读博士的无名画会的艺术家王爱和。我们谈起了无名画会。有一天,在她波士顿的家里,她从箱子里取出了保存多年的幻灯片。其中大部分是她自己的作品,还有几张无名年代的照片。我看后很感动:有才气,有真情。她的作品和85时期的群体艺术很不一样。但是有一点类似,就是都有一种诚挚和真情那样的最能打动人的东西。那时我就和王爱和说,等将来有机会,我要把无名画会的历史整理介绍出来,把那些“文革”中的作品展示给公众。90年代中,我在香港和北京见到小说家马建。他给了我一篇他写的关于无名画会的文章。他反复向我强调,无名画会是比“星星”还要早的中国第一个在野画会。他试图说服我为无名画会的历史研究做些工作。后来,当我在纽约策划美国第一次大型的中国当代艺术展InsideOut的时候,我曾经想到是否在我的展览中包括早期的在野画会和“文革”期间和“文革”刚结束的艺术作品。但是,最后展览的作品还是从1980年代中开始。一个重要的原因让我改变想法:当我策划InsideOut时,纽约古根海姆的“中国艺术五千年”展览也在同时筹备。它也包括中国当代艺术部分,特别是“文革”和“文革”刚刚结束直到1980年代初的中国当代艺术。因为内容上的冲突和寻找那个时代的作品很不方便等,我就放弃了最初的想法。但是我在对中国当代美术历史的描述中,把中国当代艺术的开始放到了“文革”刚刚结束的1978年。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对无名画会尚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所以,没有描述无名画会的历史。至今我仍非常遗憾。后来在纽约见到了无名画会的马可鲁,我邀请他到我任教的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及建筑史系做了一个关于无名画会的讲演,很受欢迎。我记得马可鲁开车四个多小时到了我的住所后,坐下采没有喘口气就滔滔不绝地谈起了无名画会,从赵文量和杨雨澍谈起。我们畅谈了三天。我也谈到要做一个无名画会的回顾展,把无名画会的历史整理出来的想法。马可鲁回去后不久就写出了五万余字的充满激情的诗史文字《无名年代》。今年,我终于可以坐下来和无名画会的画家们座谈,畅谈他们的历史,他们的艺术观。我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同代人,都是从“文革”上山下乡走过来的。所以,谈起来非常亲切。我和我的几位助手还分别访问了在北京的一些艺术家的‘‘工作室“旧[001-一图005][其实就是他们的家],包括赵文量、杨雨澍、石振宇、马可鲁、李珊、韦海、郑子燕等人。遗憾的是,无名画会的一名重要艺术家史习习已经在去年去世。看着他们一个个饱经沧桑的面孔、存放多年积满尘土的作品和那些历史照片,我深深感到我所做的不仅仅是通常意义的当代艺术研究和展览策划,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当代美术的一段重要历史,一段被忽略的历史的抢救。因为,无名画会的史习习已经离开了人世。因此,我希望借这次机会,把无名画会的历史材料充分梳理一下,并对无名画会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和讨论,供研究者参考批评。


今年,由于我有相对空闲的学术研究时间,我和助手在一个夏季里,在北京走访了十几位无名画会的主要成员,进行调查访谈。不但搜集编纂了“无名”的历史文献,同时还举办了无名画会的回顾展。我们将文献编纂成这本书,奉献给读者和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调查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和当初我所接触的‘‘85美术运动“的艺术家不一样,无名画会的艺术家主要用画而不是语言去述说他们的艺术观和他们的历史。大量的“读画”工作也成为我的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和他们谈话与相处的过程中,得到互相了解并与他们结下了友谊。重要的是这个过程。


我再次向所有为本书和“无名画会回顾展“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表示感谢。


首先,向无名画会的所有艺术家致意,对他们精诚合作的态度和对展览以及文献整理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特别是赵文量和杨雨澍两位先生,他们不顾劳累和病痛,全力配合我。无名画会的艺术家李珊作为联络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常常跑东跑西进行联络。在本书编辑的最后阶段,她投入大量时间和我们一起工作。我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她。不仅因为她的勤快努力,更因为她为人热情、开朗和诚恳。非常感谢Y。Q.K.艺术中心的考云岐先生,以及TRA画廊的章晓红女士为这个展览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他们对艺术家的热情帮助和奉献。我也非常感谢广东美术馆的王璜生馆长以及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和证大现代艺术馆的沈其斌馆长对“无名画会回顾展”在广州和上海的巡回展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国际经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李国昌先生为我的助手们提供工作室使用,从而使这段紧张的筹备工作得以/顷利进行。再次,我也感谢孙晓彤女士的热情支持。也感谢柯卫的翻译校对工作。


著名艺术家朱金石以及我的朋友冰逸在筹备过程中,与展览机构和艺术家之间做了大量的协调和交流工作,我在此深表感谢。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四位助手盛葳、章润娟、王志亮和张丹纳。他们利用全部暑假的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展览和协助编辑本书的繁重工作。没有他们默默无闻和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本次展览和文献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特别感谢PhiUpTaniry翻译了我的总论《无名画会—拒绝媚俗的悲剧前卫》,并对全书的英文部分进行了校对。最后,我要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特别要感谢阳光谷的王联女士,谢谢她的热烈支持和严谨细致的编辑工作,从而使此书得以在短期内出版。

2006年9月12日于北京
“中国霾”专属色遴选命名启动仪式
逆向生产——一种前卫介入社会的文化方案
“东西方文化下的抽象艺术”讨论
任戬、杨志麟等艺术家与高名潞对话“意派”与设计
性别与多元文化空间
进行时论坛--“性别与多元化空间”
李占洋研讨会
进行时论坛——关于“意派”与“物派”的讨论
进行时论坛--女性艺术的终结还是开始
《中国当代艺术史》获得第十二届华东地区书籍设计双年展中的封面设计一等奖
《中国当代艺术史》,高名潞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一版
高名潞:没有线条的历史
《水墨原形》
《中国20世纪艺术中的整一现代性与前卫》
《墙》韩文版
《意派——世纪思维》
《意派论: 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
意派抽象三十年
“远行•回归——孙晶作品展”8月18日在势象空间开幕
中国公寓艺术1970s—1990s (1)——后文革的边缘艺术生态
意派:中国‘抽象’三十年
“意派”——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观摩展
“无名画会”回顾展
墙: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主题展
“意原:中国抽象艺术-80年代至今”
五位中國女性藝術家(蔡锦、崔岫闻、何成瑶、孙钧钧、肖鲁)作品展《心塵》
意方 极多之比
高校讲座
蔡锦奖学金颁奖仪式暨学术研讨会——部分获奖学生对话高名潞教授
中国当代艺术史方法论的思考和创新——高名潞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座
学术研讨
与“无名画会”艺术家座谈
“水墨原形与水墨趋势三川·2012当代艺术研讨会”
“当代艺术史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
印度举办当代艺术峰会
GAO MINGLU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 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京ICP备09056268 隐私权